张敬轩:横跨七年的励志片

2008年12月29日星期一

2008-11-03 新闻
张敬轩的演唱会,就像一部励志温情剧,在我们情绪陷入低落的一晚上演。
  在此之前,并没有太多的期待。比如,我们知道一定会有王菀之,他们一定会高调的在舞台上互动,果不然,当晚王菀之还暗示本次轩仔是带她回来“见家长”,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不过是唱片公司同一屋檐下的炒作手段。虽然不用担心张敬轩的现场功力——毕竟也是年轻的实力派,但受限于国内目前演唱会的制作水准,整晚能到一个怎样的度,心里也有数。
  来广州的第一年就看过张敬轩的路演。那时候,他的粉丝仅限于广州市内的小女生。唱着《透露》的时候,在小小的舞台下,寥寥数位发出零散的几声尖叫。一首《My Way》让我认识这个心怀梦想的小青年,之后陆陆续续地了解到他在专辑制作中那些破釜沉舟的故事。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、东山大少,“梦想”一词置于其中,显得是多么地奢侈,从此对张敬轩不禁心存好感。而后来他发行了个人第二张颇具实验性质的专辑《a.m./p.m.》,理所当然地市场遇冷,此后他终于一咬牙,铁了心,调整音乐方向,彻底向干脆的Canto-Pop大步流星地迈进,从《过云雨》之后,《遇见神》《我的天》《他的故事》《樱花树下》,旋律、歌词彻底KTV,而他也彻底放弃了创作专职演唱。在红馆个唱的片段中,他在唱《他的故事》的时候,眉目之间的各种身体语言,让我觉得他甚至有点张学友。是的,唱《春天》这种华丽的骚灵是不能红的,在务实的香港,你就得好好地迎合大众的文化,因为他们都是你的客户,你不能让自己爽,你要让音像店里掏钱买你的碟的歌迷爽,让K房里面需要发泄的上班族爽。至今为止,我坚持认为《酷爱》是一首烂的不能再烂的烂歌,但没有它,张敬轩不可能有今天。
  这天晚上,张敬轩绝对是名副其实的衣锦还乡。在演唱会的途中,他不厌其烦的说到,当年去到香港时是如何如何的艰辛难过。这让我想起以前在网上看到过他的卧室,墙上面的备忘录上写着“买麵包”——是的,“麵包”就是这样用了繁体。别人说,他明明就是内地人,装什么逼,用什么繁体。但是,你却能从这个字里面感受到在香港拼搏闯荡的一切:融入这个社会,除了用繁体字,还得像港人一样满嘴夹杂着鸡肠的广东话,和校长套近乎、挤进本土人的圈子……这些都是他努力要做到的。要成功,就得把自己的姿态摆低,凡事都先争取而不理后果。七年之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,自掏腰包花上十万块购票,请一班亲朋好友、老师同学前来观看,而他则在台上受万人瞩目,无限风光,活脱脱一个励志教材。在整晚的三个多小时里面,打动我的已经并非是歌舞灯影,而是场内某种不断加热、升腾的正面情绪。那一霎那,他蓦然高唱“我要踏上路途”,满场的蓝白星光密密麻麻,轰然开启。我欣赏的,已经不是一首歌,而是一个故事。
  从广州到香港,从培正路到尖东,从R&B到港式K歌,从创作到台型,从路演到红馆个唱,从本土原创歌手到粤语歌坛当红小天王,其中有多少不足为外人道也,点滴在心头。七年前,曾经有朋友拿着《My Way》对我说,张敬轩的歌很好,但他是不可能红的。当时我非常认同他的判断。而现在,我也非常快意地承认了我们的误判。这一出活脱脱真人版励志片,唯一的遗憾便是,它的时间跨度太长了。

0 评论: